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指南 > 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

时间:2024-07-17 11:40:06
有关大学生职业规划范文汇编5篇

有关大学生职业规划范文汇编5篇

光阴如水,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你是否希望职业生涯发展顺利呢?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份职业规划。那么如何做出一份高质量的职业规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职业规划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职业规划 篇1

六岁的时候,家里人叫我学自行车,我很激动,看着简单学者却很难,当时的我还没有自行车高,爬上去就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坐在上面之后,爸爸扶着后座让我慢慢蹬车,可是小小的身体就是掌握不了平衡,爸爸刚刚撒手,我就一下子跌在了地上,膝盖都磕破了,娇生惯养的我从没受过这种待遇,耍气不学了。爸爸哄我,说绝不放手,我又,晃悠悠得骑着自行车,骑了好长一段,向后一瞟,只见爸爸在远处站着冲我笑呢。

感悟: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坚定不移的毅力,和充足的自信就一定会成功!

大学生职业规划 篇2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目前开始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全面过渡转换,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环境和成长规范机制对于职业生涯长远、科学规划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依照客观层面审视,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一项动态化探索流程,经过能力提升工程牵引,使得个体职业适应能力和竞争潜质空前可观,进一步提升实践参与实效。以上任何细节处理不当,都将直接限制职业规划落实程度。因此,本文旨在联合大学生职业规划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对应关联,延展出最新调试引导策略,适时调整人才形态和培养规则,全程贯彻人本服务原则;同时建立异质化层次创新教育体系架构,完善素质教育强化等技术指标。

关键词:职业规划;实践单元;提升策略

规模化招生、多元技术培训和就业前景规划目前已被定义为高校教育一体化回路机制,针对内部群体职业生涯进行科学指导,涉及核心动机指标在于辅助大学生群体快速进行自我、社会对应关系解析,从而使其树立标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自觉在今后特定职务范围中不断寻求自我突破。如何全面制定并实施职业规划方案,具体来讲就是利用既有平台和锻炼机会,接受不同艰难挑战,最终推动学生个体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有机实现进程。

一、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现实意义论述

截止至今,有关大学生毕业体制开始透过计划分配模式向自主择业方向全面扭转,即便此类变化结果为特殊社会成员择业提供自由界定条件,可是因为大学生群体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经验不足,任何决策多少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使得职业竞争秩序异常紊乱,长期放置不管,必然会令大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空间紧缩。

1.学生个人成长方面

第一,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明确后期长久奋斗方向。大学生经过科技知识吸纳和自我素质调整,理应积累客观定位实力,保证日后人生发展结果的正确性,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适度强化其发展的动机性和实效性,提升成功几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合理引导大学生进行异质化主客观因素探析和精准测定,挖掘周边资源潜在优势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准,经过专业教师价值重新定位过后,使得其能够清楚判定预设目标与现实的差距现象,进而改选符合自身各类条件要求的职业定位方案。

第二,职业规划有利于稳固大学生应对人才市场竞争能力。高校应通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督促个体利用科学分析方式和合理措施手段进行各类相关培训活动参与,在充分保留优势基础前提下,有效克制不同弱势问题,为大学生标准职业目标理想完善奠定适应基础。具体来讲,这部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最实际的目的在于令大学生掌握自我存在价值,明白预设理想与现实差距特征,合理降低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落差感官效应,警示自己尽快踏实地进行自我改造和长期拼搏。

2.高校可持续发展层面

(1)提升大学院校美誉、知名度成就水准。就业率结果直接衡量特定高校综合教育实力,尤其大学生个体经过职业生涯科学规划后,快速成功就业,可令社会大众对特定高校加深深度信任程度。

(2) 推动既定教学机制改革进程。如今高校存在意义就是为我国各类企业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质化适用人才,保证相关社会服务质量。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期间,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规范体系和实践条件,这样才能稳固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素质意识。另外,社会本身呈现跨越性发展迹象,在大学生素质条件上要求必然更加严格,相对地会要求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大引导方案改革效率,避免训练成果与社会发展要求产生任何突兀冲突状况。

(3)促进高校内部机构体系的改良实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校内部职务机构以及管理模式提出全新界定要求,督促其在实现全员育人技术指标基础上,确保不同部门人员全面参与到相关实践活动单元之中,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服务和向导功能,如建立职业生涯科学规划网站、就业指导中心以及教研室等。经过不同组织协调交流,使得大学生能够快速从中获取指导辅助,进而有效贯彻预设职业规划指标。

3.社会整体进步成果层面

(1)实现社会稳定目标。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前景较为模糊,大部分个体毕业过后难以找到理想工作,但是却不能直接定义为我国在人才需求方面的饱和结果。经过职业生涯系统规划,能够合理提升单位成员就业竞争实力,使得其在就业观念树立上更加灵活现实,就业手段表现得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我国大学生整体就业率提升的结果便可以自然地呈现出来,至于社会稳定绩效也可以同步衔接起来。

(2)减少人才资源的过度浪费。职业生涯规划相对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令社会今后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真正达到人尽其才的规划要求。总的来讲,职业生涯规划令大学生在就业前期客观分析自身素质条件,时刻提醒自己强化应有的职业引导能力,最终为用人单位后期培训经济投入和时间缩减贡献合理技术力量。

二、社会岗位结构变动对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全新要求定位

处于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一切教育训练活动都在于培养个体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和提供全面发展契机,大学生个体应尽量联合社会实践条件完成自我改造任务。

1.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吸纳成果的要求

一切能力和素质拓展基础都借助知识结晶表现出来,这是时代亘古不变的真理。实际上知识包括熟悉型、命题型以及能力型三个类别,其中熟悉型、命题型答案都与现实生活现象紧密关联,答案相对明确一些,传授效率自然不低。而能力型知识在做法上无法提供清晰的解释框架,但是在特定技能掌握上自由限定分寸,时刻督促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自我调适,主要透过实践和任务方向加以精准定位。

2.对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

能力是具体检验个体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主观指标,其关注点在于学生个体对专业知识内化、转移、重组和拓展应用的水准,是知识和素质综合表现结果。目前我国人才市场限定和职业相关的能力包括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语言书面表达能力、经济性操作潜质以及最新科技程序调试技巧等,由于这类竞争型 ……此处隐藏11248个字……中重要的心理测评依据。职业规划课程中也应该有心理测量工具的参与,定期开展心理测评。一方面增加学生对于职业规划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为职业规划提供重要的心理学依据。

(2)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可以联合心理咨询中心,采取心理团辅或者学生主动心理咨询的方式,也可以在授课中安排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专题授课。帮助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及时地疏解和释放负面情绪,解除心理困扰,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职业规划、寻求自我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大学生自身职业发展以及促进高校就业率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十几年的课程实践,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了较广泛的覆盖性,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在实践中也发现,当前的职业规划课程仍存在一些制约其实效性的因素。作为高校,应该本着从学生根本利益出发的态度,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结合学校自身情况,整合可以利用的资源,积极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大学生职业规划 篇5

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xx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的15%。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陆续扩招。

名词解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与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比率,通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规定年龄组人口,指18到22周岁年龄段的人口。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18到22周岁年龄段的人口中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延伸阅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称为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时,称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在50%以上,称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教育阶段”。纵观我国近10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如下:20世纪90年代,为3.7%,进入高等教育的精英化教育阶段;1998年,上升到9%,仍为高等教育的精英化教育阶段;进入21世纪初的20xx年,上升到13.13%,属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过度期;20xx年,达到15%,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阶段;20xx年,超过15%,达到24.2%,真正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是:20xx—20xx年,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

同时,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岁—59岁)中,受到高等教育的比例,将由20xx年的9.9%提高到20xx年的20%。在这里有这样一点,需要大家认真去分析:分子,是宽口径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规模逐年小幅提高;分母,是18至22岁人口群体,据预测将从20xx年的1.23亿人减至20xx年的8900万人,直接就缩减3400万人。所以,在分子的小幅增大的同时,分母在大幅减小,毫无疑问,要想实现20xx年的毛入学率40%,可以大胆预测问题不会太大,甚至都有可能提前超额完成既定目标,更有可能提前达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更有意思的是,20xx年9月份,中国之声新闻报道:自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政策以来,实行计划生育30年来,中国少生4亿人,这意味着少消耗粮食和水资源,少占用耕地。可喜可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显著成果,推迟4年时间延缓世界人口达到60亿!

二、就业政策的历史变革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用人机制市场化,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国家政策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1951年开始,大中专毕业生全部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方式安排就业,可以成为“统包统分”的时代。

1993年开始,国家任务计划招收的学生,由国家负责在一定范围内就业,初步开展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会,逐步推行双向选择,自费生自主择业。但由于当时的年代,大学毕业生相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还是精英教育阶段,大学生还是紧缺资源,不存在就业的问题。

1996年开始,除军事院校外,绝大多数大学生实行自费上学、自主择业,逐步将大学生推向人才市场,开始市场化就业。进入21世纪后,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可以描述为“市场就业、双向选择、择业自由、竞争就业”。

三、职业规划课的由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用人机制的市场化、经济体制的改革转轨、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整体就业压力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或焦点问题。20xx年的“金融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加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0xx年,教育部推出新政,在全国各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明确提出要将职业规划课纳入选修课或者必修课,总学时不得少于38学时。具体到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的政策落实情况如何呢?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自20xx年开始增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大学生职业素养》两门公共选修课。其中,《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设置16学时,课程类别为公共选修课,学分为1个学分,面向大学一年级全体学生授课。20xx年,根据教育部、教育厅的政策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调整为公共必修课,总学分为2学分,总学时为20学时,分为授课环节16学时和实践环节4学时。

四、近几年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

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就业状况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1.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从20xx年的100多万激增到20xx年的600多万;2.待业人数逐年增多,从20xx年的30多万激增到20xx年的200多万;3.就业率是先升后降,从20xx年到20xx年是稳步小幅上升,从20xx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那么,从20xx年开始,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基本就形成了“供大于需”的局面,在整个社会就业的大环境中甚至出现了:博士生强硕士生的岗位,硕士生强本科生的岗位,而本科生只能与大中专生争饭碗,大学生强农民工饭碗,甚至还出现大学毕业生“零报酬、零工资”就业现象。在这里,有一个“消化量”的问题:高校的扩招与社会所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不协调,产生了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超过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导致高校培养的大批毕业生走出校门后,社会所不能消化。可想而知,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发展的问题、有教育体制的原因、有经济发展的问题等等,还有就是求职者自身的原因。希望大家通过职业规划课的学习,能够更加明确地认识自己、明确职业定位、做好职业规划,逐步提升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自身的学历层次,自身的技能水平,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迅速得到提高的。有人说过,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把握住今天,才能成就明天。

《有关大学生职业规划范文汇编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教师职业规划 下一篇:返回列表